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其原點鏈接創新,其終端鏈接市場,是兩者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對社會創新與價值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創新的基本保障,發揮著創新原動力的作用。一旦知識產權受到侵權,受傷害的不僅是智慧勞動者,更是對社會創新精神的打擊。
然而,代表創新價值實現的知識產權被侵害現象,在各行各業仍時有發生。隨著2017“世界知識產權日”的到來,《慈善公益報》記者就公益領域所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及公益組織參與維權等話題與相關人士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公益組織也不可任性
公益組織的公益活動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與奉獻,但公益組織絕不能以公益之名,無償攫取或使用他人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而行營利之實。
有著中國公益組織知識產權維權第一案之稱的上海浦東新區禾鄰社區藝術促進社狀告萬科公益基金會侵犯其公益產品《全民植物地圖》著作權一案,證明即便是做公益亦不可任性,在公益領域也需要重視規則和法律。
該案的焦點在于著作權是否被侵權。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全民植物地圖》系上海市民間NGO禾鄰社區藝術促進社(簡稱“禾鄰社”)歷時4年設計制作的綠色植物科普地圖。項目通過帶領志愿者觀察自然的方式,結合手繪、攝影等手段,與本土知名設計師、藝術家一起,共同為主要綠色公共空間(開放式公園、綠地等)描繪植物地圖,并印刷制作成紙板地圖,免費發放給綠地周邊的社區居民。
2012年9月,萬科公益基金會與禾鄰社簽署了《熟悉的新朋友“全民植物地圖”——萬科假日風景項目》合作協議。合作初期,禾鄰社方面陸續接到全國各地萬科企業的咨詢,并獲知各地的萬科企業已經獲取《全民植物地圖》并開始項目實施。禾鄰社認為,萬科公益基金會在未獲得禾鄰社授權的情況下,將《全民植物地圖》及總結報告向全國各地分公司進行推送,屬于違約及侵權行為。最終雙方走上法庭,禾鄰社選擇在萬科公益基金注冊地深圳市鹽田區法院以侵犯著作權起訴萬科公益基金。
“公益領域內的知識產權之爭,以至訴諸法律的現象應該引起業界重視。如何判定知識產權是否受到侵犯需要依法而定,解決爭議最好的方式不是訴訟,而是協商。”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羅律師對記者說。
公益組織要學會自我保護
公益組織的社會服務與公益組織的知識產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隨著社會公益事業的發達與繁榮,越來越多的公益項目出現了“移花接木”現象,公益領域的“抄襲門”越來越多。比如“愛心衣櫥”項目,某媒體通過微博發布消息稱,其發起的“愛心衣櫥”溫暖鄭州活動正在進行。作為“愛心衣櫥”發起人之一王凱等在微博上發出了“侵權抗議”,稱“愛心衣櫥”的名稱與LOGO均已進行注冊和商標保護,一切不經告知、未經授權的使用都屬侵權行為。
還有最近發生的“人人公益”平臺涉嫌網絡傳銷和非法集資事件,就是由于深圳人人優益網絡科技公司侵權建立的“人人公益”網絡平臺使“人人公益”新媒體平臺的真正發起者受到了牽連。據悉,“人人公益”新媒體平臺目前正與騰訊方面進行交涉,相信“人人公益”的知識產權問題也將被提到桌面上來。
如何提高公益組織的自身免疫力,防止公益項目與品牌被人惡意盜取或利用?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戚有則律師對記者說:“首先,公益組織在平時就要做好自我保護,注意保留好自己的勞動成果,如一些核心文案等不要輕易在網絡上公開。從項目創意到最終落實的過程中,所有資料需要保留好,以防今后發生侵權糾紛,可以作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其次,公益組織在與其他基金或者企業合作時,首先要堅持活動的公益性,其次合同中要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盡量避免出現公益項目被惡意抄襲。”以上是知識產權保護:不能以公益之名行盈利之實的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訪問http://www.mogushoulian.cn/。作為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企順寶(400-6225-520)提供公司注冊、財稅記賬、商標知產、人事社保、專業法律等早期創業公司需要的服務。搜索“企順寶”,前往企順寶官網,即可辦理相關業務。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 7*24小時免費熱線: 400-6225-520